无极4网页_中国青年农民谱写新时代“田园牧歌

挖掘机在眼前轰鸣,35岁的李国敬心里盘算着,要在回归“老本行”大棚农业后,利用这50亩地建起6个智能化蔬菜大棚,干

“别人都干的、都能干的,咱不干;别人觉得前途不大的,咱仔细观察后开始干。”作为山东农业大学硕士毕业生,李国敬是一名“新农人”。在他看来,“一些农业项目赔钱的原因在于跟风种植,我是反其道而行之。”


李国敬是山东段家村人。2013年毕业后,他曾在外地工作过一段时间,2015年回乡投入特色养殖,从开始培育观赏鸡,到后来发展多种家禽养殖和果树种植,并成立了木子庄园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,在当地小有名气。

相比特色养殖,大棚种植蔬菜投入巨大,仅建棚就要200万元,但李国敬信心满满,他在研究生阶段主修的就是蔬菜水肥一体化技术。“我从本科到研究生都是种植类专业,况且蔬菜是大众生活必需品。”他说。

目前,李国敬与合作伙伴新承包的200亩地部分种上了景观树和果树,其余就是在建的蔬菜大棚。与普通蔬菜种植不同,李国敬与山东农业大学合作,蔬菜大棚成为高校的实验基地和实践基地。

在距离段家村不远的小张村,家庭农场负责人刘超也在谋划“新项目”:“今年准备上一些深加工设备,加工地瓜干或红薯淀粉,延长产业链,提高利润空间。”

刘超说,2019年底,农场筹资1100余万元建起了储藏量3500吨的冷库,有了冷库就有了主动权和议价能力,冷库有余量时还可以收储蔬菜。

1987年出生的刘超大学毕业后曾在长三角某国企工作三年,2015年春节回乡投身农业。如今,农场种植了800亩小麦和300亩胡萝卜,最近还要种植900亩红薯。

在专注于多元化种植的同时,刘超也有年轻人特有的销售思路:到网上去!依靠网络营销,春节后,刘超农场收获的56万斤红薯仅仅半个多月就销售一空。

如今,越来越多年轻人返乡创业,化身为新型职业农民,他们有技术、会经营、懂管理,为中国农村经济发展带来新活力。

抱歉,评论已关闭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