手机无极4登录_小农户会消失吗?农民的出路在哪里?

种地成本高、经济效益低导致很多农民放弃从事农业,选择到城镇务工,这样一来,导致不少的土地遭到了闲置。而且,土地碎片化耕作的弊端显然易见,不利于农业机械化,容易造成种地人力物力的浪费。


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、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,国家也为土地确权、土地流转等颁发多个利好的政策。接下来,主要将会助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,重点发展农业合作社、家庭农场等,打造现代农业体系。

土地流转能降低农业成本、提高生产效益和市场竞争力,那么,再过10年,小农户会消失吗?农民的出路在哪里?

小农户的担忧

对于土地流转,不同地区的小农户,他们的态度是截然不同的。有的小农户表示非常愿意把土地流转出去,只是根本没有人愿意来承租;有的小农户却认为,承租的种植大户只为套取国家补贴,本来能产1200斤粮食的土地,流转以后只能产800斤,最后还可能让粮价上升,最终苦的还是自己(小农户)。


其实,小农户经营依旧是主要的经营模式,我国今后也会出台政策适度扶持小农户,鼓励其适度规模化发展。农闲时可以外出打工、农忙时回家种地,当种植技术提高,看好粮价时,可选择承包更大规模的土地,逐步向“种粮大户”的身份过渡。


新型农业主体可多与小农户联动,将种植技术、市场信息等传授给小农户,小农户种植相应的农产品,再转卖给新型农业主体,这样就可形成双赢。

小农户的出路在哪里?

首先,“三权分置”思想是我国农村土地改革的指针,它顺应农民保留土地承包权、流转土地经营权的意愿,将土地承包经营权分为承包权和经营权,实行所有权、承包权、经营权分置并行。既放活了土地经营权,也保障了农民的权益。


也就是说,土地所有权不变,土地流转一定要农民自愿。那些愿意种植的散户当然可以继续种;而对于那些不会种、不愿意种或无能力种植的散户,那便可以通过土地流转,让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去进行规模化种植管理,这样才能使土地发挥它本身的价值,更有利于现代农业的发展!

想要继续从事种植的小农户,可以先在自己本村内流转,自己去成为新型农业主体,就地培育出带领富余劳力、共同致富的领头人。种与不种,一切按农民自己的选择!


小农户如何突破自身局限?

为了确保土地的分配公平性,家庭联产承包制度分配的土地都是小地块、碎片化分配的。这样会导致种地效率低,在这里要施完肥,又要跑到那一边浇水,东奔西跑的。

而根据《农村土地承包法》,这个问题能在小范围内进行调整,在农民自愿的基础上,可以自行换地进行连片,只要通过农村2/3以上成员同意,经乡镇、县农业部门批准即可。

虽然解决了“东奔西跑”,但如果遇到自然灾害等不可抗力因素,连片的土地无法分担风险。所以,小农户在得到国家便利政策支持之时,还得提高自身的种植技术。


不再凭着感觉种植庄稼物,努力学习专门的种地技术,使尽力农作物的产量得到最大化的提升同时种地成本也能减少。在出售农产品时,就市场的波动认真分析,充分掌握农作物的信息后,再选择最佳的抛售时刻,力求达到利益的最大化。


总结

土地流转是大势所趋,但这并不意味着小农户会消失、农民失去了出路,因为流转的前提是,得农民自愿才行!对于这个问题,你有什么样的想法呢?欢迎留言到评论区,大家共同探讨哦!

抱歉,评论已关闭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