袁一泓:坚决遏制房价再涨的苗头

  最近一段时间,深圳、上海楼市异动的消息牵动着大家的目光。   4月22日,深圳市住建局对外回应说,有消息称深圳市一季度二手房价格大幅上涨9.7%,与事实严重不符。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,今年一季度深圳市新房价格上涨1.0%,二手房上涨2.8%。房价总体平稳、略有上升。   深圳楼市有它的特殊性。深圳的科创企业多,金融市场活跃,又多年保持人口净流入,住房需求相对旺盛。但受国土空间限制,可建设用地少,新建商品房有限,以城中村为主的城市更新快不起来,因此一直呈现有效供应偏紧的状态。这样强的供求张力下,房价向下很难,一旦有外部因素搅动,涨起来却很快。   深沪楼市这一波异动,与一些现象有关。比如个别楼盘重现排长队的盛景,数千万级的豪宅房源“秒光”;又比如,房抵经营贷可能充当了杠杆作用;再如,有的小区业主共同商量将挂牌价抬得很高。也不排除个别中介与自媒体鼓噪炒作。此外,消费者的现实感受与基于抽样统计的数据,存在着差异,其实只有少数新楼盘卖得好,少数二手房涨得快,但投射到购房者那里会误以为是大范围的。   我常跟朋友说,新冠疫情对房地产市场的影响相对较小,购房需求只是延迟而没有消失,一旦售楼处开放,小区能看房,交易恢复起来比其他行业要快得多。今年3月份部分一二线热点城市,商品房成交活跃,是购房需求压抑了一个多月后的释放,不能拿它与2月份相比,而应该拉长周期比如三个月以上来观察,才能看得更清楚些   不过,近期房价的异动,虽然只是少数楼盘、个别区域的异动,仍然值得警惕。   此轮房地产调控,是2016年10月启动的,到2018年下半年才显出成效。房企难受不难受?说不难受是假的,毕竟过去10多年顺风顺水的,啥房子都能卖掉;但也没那么难受,2018-2019年行业总销售额还连续刷新记录。人的惯性总是以过去来看待未来,尤其是房企销售条线的朋友,恨不得1套房子10个人抢的往日情景可以年年持续;但理性的一面又告诉我们,这近乎梦呓,楼市下半场与上半场的环境毕竟大不同。   差不多也是在楼市刚步入此轮调整的季节,我在文章里说,要把房价摁住5年不放。所谓5年,只是个概数;所谓不放,就是不放松限价限购限贷的调控政策。从宏观方面说,是为房地产长效机制的确立腾出空间;从微观方面说,是为祛除人们的住房投资化情愫留出时间。   稍微关注宏观领域的朋友都知道,房地产占据了太多的社会资源。以信贷为例,2017年4月时任银监会主席郭树清说,房地产相关贷款已超过总信贷的三分之一。说句通俗的话,哪个行业不需要资金,你房地产一个行业就拿走了三分之一,还让其他行业怎么活?客观来说,金融主管部门这些年控制房地产金融风险是做得相当不错的。   从微观上讲,过往多年投资买房,收益高,基本没风险,这就让一大批国人养成了买房的投资偏好。身边有些朋友,有个二三百万的积蓄,觉得买理财、进股市有风险,想来想去还是买房踏实,所以总是问我什么时候买房、买哪里的房比较好。   2018年下半年楼市进入调整以后,新房基本通过政府限价控制住了,不少热点城市的二手房缓慢下跌。但成交量还不错,无论是行业的总销售额还是主流房企的业绩都在增长。这说明,房价跌一点没关系,不会影响房地产的正常发展。   这是来之不易的调控成果,一定要守住。守住的意思,首先就是不能让房价反弹,哪里有上涨的苗头就给它一巴掌。疫情之下,重要的事情,一是要给企业减成本,二是要给实体经济尤其是中小微企业输血(资金);而如果资金违规流入房地产市场本质上是在抽实体经济的血,房价上涨是在大幅增加企业和社会的成本。   主管部门是时刻保持警惕的。4月23日,人民银行上海总部召开上海房地产信贷工作座谈会,要求商业银行坚持“房住不炒”定位,严禁以房产作为风险抵押,通过个人消费贷款和经营性贷款等形式变相突破信贷政策要求,违规向购房者提供资金,影响房地产市场的平稳健康发展。   深圳市也宣布,将通过加大供应来调节市场,确保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。今年将大幅增加住宅用地供应,计划供应约3平方公里,是2019年供应量的两倍。同时将开展大规模建房行动,拟新开工商品房1000万平方米左右,大大高于过去每年600-800万平方米的销售量。对此我就一句话,希望深圳今年能不折不扣地完成商品房建设计划。 来源:袁一泓

抱歉,评论已关闭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