无极4注册平台下载_保护耕地,不单是农民的责任!
财政部、农业农村部实施的重点强农惠农政策,都是围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、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建设而展开的。在公布的《财政部、农业农村部发布2021年重点强农惠农政策》(以下简称《政策》)中,总共有9个方面、35项实施政策。其中的一大方面便是“耕地保护与质量提升”,包括了6项政策。
1.耕地地力保护补贴
耕地地力的保护,有助于土地可持续发展。稳定耕地面积、提高耕地质量有利于保证粮食安全。土地承包经营期的延长,也就是在一定程度上约束经营者对土地过度索取或过度施肥施药。
耕地地力保护的补贴,主要是补贴给拥有耕地承包权的种地农民,同时会核实享受补贴的人能做到“耕地不撂荒、地力不下降”的要求,切实推动落实“藏粮于地”战略部署,遏制耕地“非农化”。
延长承包期,让经营者自发保护耕地;直接发放补贴,释放我国十分重视耕地保护的信号。
2.高标准农田建设
什么样的农田才算是高标准的?根据《高标准农田建设通则》,高标准农田建设要达到“田地平整肥沃、水利设施配套、田间道路畅通、林网建设适宜、科技先进适用、优质高产高效”的总体目标。
推进机械化的农业经营,有助于提高效率、增加效益,而五个统一要求(统一规划布局、统一建设标准、统一组织实施、统一验收考核、统一上图入库),也为规模化农田建设给出了相对的方向指导。
3.东北黑土地保护
风蚀水蚀、土壤有机质、保墒抗旱能力等,不同区域的农田土地,对于它的保护要求都是不一样的。《政策》特别提出对东北黑土地保护,稳步实施东北黑土地保护性耕作行动计划,支持在适宜区域推广关键技术。
举一反三,要保护的土地不只有东北黑土,但这一块做好了,就可以参考其经验,推广到其他土地区域。能更有戏地提高农业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。
4.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
科学的施肥技术,既能保护耕地、又能降低成本增加效益。化肥减少用量同时增加效益,这不但需要通过科学的计算,还需要拥有实际的实验数据才能广泛地推广到各个种植户当中。
耕地的质量等级调查评价与监测、取土化验、田间肥效试验等测土配方施肥基础性工作,这些都需要由官方去主导,然后由种植户落实执行。毕竟,只靠种植户个人去探索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,不但要冒一定的风险,而且也不一定广泛适用。
5.耕地轮作休耕
耕地休耕的意义,其实和休渔期的一样。休渔期,为了让海洋中的鱼类有充足的繁殖和生长时间,所以在每一年规定的时间内,都不允许任何人在规定的海域内捕鱼,这样才能对鱼类的生长起到保护作用。
同理,因为不同的植物需要土壤中不同的矿质元素,所以,同一土地长时间种某一种作物的话,就会导致这种植物所需的营养急剧减少,最终减产。而换着种,则可以避免矿质元素缺失这一问题,同时有助土地的恢复、更新。
这耕地轮作休耕的政策,也率先会在休耕试点实施,得到充分的数据支持后才会广泛推广,并不会盲目休耕。
6.农机深松整地
农机深松整地,主要是以提高土壤蓄水保墒能力为目标,支持适宜地区开展作业,促进耕地质量改善和农业可持续发展。
为了鼓励种植户对这一方面的重视与支持,《政策》提出将会对深松整地作业进行补助,原则上不超过30元/亩,要求作业深度达到25厘米以上。以上作为一般标准,而实际的补助与作业周期,则由各地结合实际情况进行确定。
以上便是有关《政策》对“耕地保护与质量提升”方面进行的解读。保护耕地,并不只是农民的责任,官方的支持、各方努力配合才能很好地完成这一目标。